輻亮度檢測摘要:輻亮度檢測是衡量材料或器件在特定波長范圍內(nèi)輻射能量分布的核心技術手段。其核心參數(shù)包括光譜響應、空間均勻性及角度依賴性等指標。專業(yè)檢測需依據(jù)國際標準對儀器校準、環(huán)境控制及數(shù)據(jù)溯源進行嚴格管控,確保測量結果符合光電產(chǎn)品研發(fā)、光學材料評價及遙感設備驗證等領域的技術規(guī)范。
參考周期:常規(guī)試驗7-15工作日,加急試驗5個工作日。
注意:因業(yè)務調整,暫不接受個人委托測試,望諒解(高校、研究所等性質的個人除外)。
1.光譜輻亮度:測量380-2500nm波長范圍內(nèi)的輻射能量分布(單位:Wsr?m?nm?)
2.空間均勻性:評估1視場角內(nèi)輻射強度的空間差異(精度≤0.5%)
3.角度響應特性:測試0-85入射角下的余弦響應誤差(偏差≤3%)
4.溫度依賴性:分析-40℃至+85℃溫變條件下的輻射穩(wěn)定性(漂移量≤0.1%/℃)
5.長期穩(wěn)定性:連續(xù)工作1000小時內(nèi)的輻亮度衰減率(年衰減≤1.5%)
1.光學鍍膜材料:包括AR/IR涂層、分光膜等光學薄膜產(chǎn)品
2.LED/OLED光源器件:涵蓋可見光與近紅外發(fā)光器件
3.光伏材料:晶硅/薄膜太陽能電池的量子效率測試
4.顯示屏組件:LCD/OLED面板的色度與亮度均勻性分析
5.遙感傳感器:星載/機載多光譜成像系統(tǒng)的輻射定標
ASTME903-20:采用積分球法測量材料光譜反射率的標準方法
ISO13694:2018:光學激光系統(tǒng)輻亮度測量的國際規(guī)范
GB/T26180-2022:光纖傳像元件輻亮度傳遞特性測試方法
IEC62629-41-2:2020:顯示器件視角亮度分布測量規(guī)程
GB/T33252-2016:星載多光譜遙感器實驗室輻射定標規(guī)范
1.OL770-LED分光輻射度計:波長范圍360-950nm,精度0.8nm
2.BenthamPVE300光伏特性測試系統(tǒng):配備AAA級太陽模擬器
3.LabsphereLMS-7600大型積分球:直徑2m,空間均勻性>99%
4.KonicaMinoltaCS-2000A成像色度計:最小測量視場0.10.1
5.NewportOrielIQE200量子效率測試儀:光譜響應測量精度1%
6.FlukeA40B精密溫度控制平臺:溫控精度0.05℃
7.OptronicLaboratoriesOL455校準源:黑體輻射源300-3000K可調
8.ThorlabsPM320E功率計探頭:支持10nW-2W寬動態(tài)范圍測量
9.Gooch&HousegoOL490動態(tài)光源系統(tǒng):波長分辨率0.05nm
10.Spectro-EyeXTH分光測色儀:符合CIENo.15標準幾何條件
報告:可出具第三方檢測報告(電子版/紙質版)。
檢測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資質:旗下實驗室可出具CMA/CNAS資質報告。
標準測試:嚴格按國標/行標/企標/國際標準檢測。
非標測試:支持定制化試驗方案。
售后:報告終身可查,工程師1v1服務。
中析輻亮度檢測 - 由于篇幅有限,僅展示部分項目,如需咨詢詳細檢測項目,請咨詢在線工程師